“未来3年内,县级及以上城市设施能力基本满足生活污水处理需求。”这样的目标源于8月初出炉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
在2007年至2017年间,中国的污水处理量从176.5亿吨增加至569.8亿吨,实现了逾三倍的惊人增长。据*统计,2019年我国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超过2.1亿立方米/日,污水管网长度达57万公里。同样是在2019年,城市污水年处理量为532亿立方米,较2018年增加了34.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9%。
然而,现有污水厂的低效运行和空置等现象削弱了实际污水处理能力,导致一些地区依旧有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这也决定了《实施方案》着力“补短板”的性质,具体内容体现在:未来将从四个方面着手补短板强弱项,重点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关键环节。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填补处理能力缺口;突出重点,对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污水处理能力和设施排放标准提出更高要求。
即便是在污水处理能力较高的城镇,还有向更高质量和效率升级的巨大空间。现有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城市和县城要加快补齐处理能力缺口,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可适度超前。同时,《实施方案》提出要将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作为补短板的重中之重。补齐基础数据平台短板,推动信息系统建设,解决管网底数不清和运行状况不明等问题。
《实施方案》还明确现有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城市和县城要加快补齐处理能力缺口,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可适度超前。强调“厂网一体化”,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加快补齐污水收集的“毛细血管”。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补短板强弱项,建设涵盖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和污水资源化系统性工程。
“热闹但不*”是资本市场对水务行业的一般看法。随着排放标准日趋严格,污水处理成本不断上涨。为满足更高的污水处理出水水质要求,污水处理厂需要更新换代原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增加药剂或电力成本。经历了从*拿项目到谨慎评估收益的产业蜕变,社会资本对于污水处理服务单价的敏感度将不断提升。
在此政策推动下,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将发生变化。城镇水处理产业链包括原水采取、自来水生产、管网输送到用户、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环节。业内专家认为,在污水资源化的大潮下,污水处理领域数千亿市场释放可期。根据目前的各种规划来看,城市治理需求加之农村市场空白,水行业需求还有10万亿元以上的空间。污水处理产业市场化服务需求将逐步突出,行业将呈现资源整合与跨区域发展的趋势。
随着污水处理成本逐渐提速传导至终端,污水处理行业将迎来新一轮重要机遇期,目前水处理类上市供水的业务及规模多与传统法下的供水及污水建设及运营有相关。现阶段城镇市政污水处理的增长机会在于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费涨价,以及城镇化带来的新需求。在企业在关注各地区处理需求的同时,应结合现有污水厂提标改造的情况,以及目前管网收集情况,在存量市场中寻找新增机会。
而在排放标准以及对运营考核的不断加深影响下,未来污水处理厂持续稳定运营对企业来说也将会是一个艰巨挑战。与大气治理相比,水治理依然处于短板位置,“补短板”除了投资需求大之外,技术难度也在增加。在创新技术、工程经验和运营能力等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污水处理技术企业将迎来新的风口。
原标题:逾10万亿行业需求下,城镇污水处理新增长点在哪里?